複合强度判定標準(GB/T 15159-2008/):
A.1本附錄適用於檢測面複合及嵌鑲複合材料複層與基體結合牢固度
A.2複層與基體結合牢固程度試驗
A.2.1試樣製備
按標準規定的試樣個數,在成品中沿軋製方向任意截取寬度大於4mm的條狀試樣,製成
試檢樣品。
A.2.2試樣裝置
試驗裝置應能有效地夾緊試樣一端,使用另一端可作90°彎曲,彎曲半徑R≥2t(t為試樣厚度)
A.2.3試驗方法
牢固度試驗方法如A.1所示。

A.2.4原理
複合材料經往返變曲,受到方向相反的應力,促使其分層,若不分層說明足够牢固。
A.2.5判定
試樣經4次彎曲後,用7倍放大鏡檢查彎曲部位,兩層結合面無開口分層為合格,否則為不合格。
A.3條複帶材複條邊緣與基體結合牢固程度試驗
A.3.1試樣製備
按標準規定的試樣個數,從成品中垂直於軋製方向任意截取寬度大於4mm的條狀試樣,製成試樣。
A.3.2試驗裝置
同A.2.2
A.3.3試驗方法
牢固度試驗方法如圖A.2、圖A.3所示。

A.3.4原理
複合材料經往返彎曲,受到方向相反的應力,促使其分層,若不分層說明足够牢固。
A.3.5判定
試樣經90°彎曲,複條邊緣與基體裂開分層為不合格。
A.3.6儀器與設備
試驗裝置可按上述圖示加工製作。
科技演變:
面材材質由最初的純銀、銀鎳,新增了銀氧化鎘,銀氧化錫;
面材鑲嵌管道由最初的全背覆鑲嵌,新增改進為局部鑲嵌;
基材由銅改進為銅鐵或銅鐵銅;
複合加工工藝由熱複合改進為滾壓焊。
這一系列的改變,不但能大大提高資料及其元件的使用壽命,而且能在保證使用效能的條件下减少稀貴金屬銀的使用,從根本上緩解了廣大用戶採購難成本高的問題,同時提升了國內金屬複合技術水准,促進了我國電器、電子類產品等溫控行業的發展,為國家創造了明顯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。
競爭優勢:
銀金屬氧化物/銅/鐵&鎳(AgMeO/Cu/Fe&Ni)三層複合帶材:
(1)科技優勢:項目基於本公司的加工生產工藝的發明專利基礎上,採用高溫固相複合軋製生產工藝,在保護氣氛下加熱到金屬再結晶溫度以上,在軋製變形量作用下完成不同金屬的軋製複合,擁有自主的核心技術,現時能生產三層金屬複合帶材的廠家屈指可數,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;
(2)產品效能優勢:項目產品用銀金屬氧化物(AgMeO)代替傳統資料銀金屬氧化鎘(AgCdO),集合了銀金屬氧化物優良的電效能、抗氧化效能和銅良好的物理性能、機械效能,以及鐵優良的焊接效能,形成了優越的綜合效能(電接觸效能和機械效能)。經桂林電器科學研究所檢測,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公司設計要求,性能優良,並符合歐盟RoHS指令及我國《電子廢弃物污染環境防治管理辦法》等要求,且在生產過程不會產生對環境有影響的廢氣、廢水和廢渣,各項環境名額均符合環保部門的要求;
(3)行業水准領先:項目產品銀金屬氧化物/銅/鐵&鎳(AgMeO/Cu/Fe&Ni),於2008年成功獲取國家專利,專利編號[ZL 200610123759.4],並打破國外同行在生產此類資料上的技術壟斷局面,解决了廣大用戶採購成本高、週期長等問題,同時填充國內該項科技的空白。